《偈三十五首》
文殊三处度夏,别峰两院禁足。 谁知把住放行,尽道违真逆俗。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感。通过文殊菩萨在三处度夏、在别峰两院禁足的描绘,诗人表现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同时,通过“把住放行”和“违真逆俗”的表述,诗人又展示出对现实生活中的束缚和限制的不满,以及对顺应自然、真实自我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真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是宋朝诗人释祖珍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通常是受佛教教义启发而创作的,用来表达他对生活、人性和精神的看法。释祖珍作为一个佛教僧侣,他的诗歌往往包含佛教的教诲和哲理。
至于《偈三十五首》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释祖珍个人的修行体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他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每一首偈都可能是对特定情境、体验或思考的表达。然而,由于这些诗歌是古老的文学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已经很难考证。
如果你对《偈三十五首》感兴趣,建议你直接阅读这些诗歌,从中感受和理解释祖珍的思想和情感。你也可以参考一些佛教和文学研究的资料,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相关诗词
-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雇,眉毛鼻孔。
-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未必被涛险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