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

胥江渔火夜磷磷,歌罢《吴趋》亦怆神。
废苑空洲长是水,屟廊无草不知春。
满城明月乌啼树,一市秋风鹤引人。
古往今来唯有恨,暮山青霭自嶙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韵味的诗歌,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的交融。诗的主题似乎聚焦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通过描绘夜晚的灯火,废弃的花园,空荡荡的沙洲,秋天的风,以及乌鸦和鹤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古老而寂静,稍带忧郁和落寞的氛围。 “胥江渔火夜磷磷”描绘了夜晚江边灯火闪烁的场景,让人想起古老的渔村和渔民的生活。“歌罢《吴趋》亦怆神”则通过一曲悲歌,引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和哀伤。 “废苑空洲长是水,屟廊无草不知春”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荒芜和寂静,废弃的花园和空荡荡的沙洲浸在长水中,走廊上没有草,似乎感觉不到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落寞和哀伤。 “满城明月乌啼树,一市秋风鹤引人”则通过明月、乌鸦、秋风和鹤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出古老城市的寂静和落寞。明月照在城中,乌鸦在树上啼叫,秋天的风吹过城市,鹤在引路,这些景象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寂静的夜景图。 “古往今来唯有恨,暮山青霭自嶙峋”作为结尾,概括了诗人的主题和情感。古往今来,人们心中充满了恨意,而暮色中的山峰和青霭则自顾自地屹立在那里,无动于衷。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老的城市夜景和各种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郁和落寞。
创作背景
《偶泊胥江同君房怀古作》是明朝诗人沈明臣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偶然停泊在胥江,与朋友君房一同怀古思今有关。胥江,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所开凿的胥溪,这里曾经是吴国的重要水路。诗人停泊在胥江,望着江水波涛,不禁想起了伍子胥的英勇事迹,以及历史的兴衰更迭。 在与君房的交流中,诗人感叹时光流转,历史变迁,同时也借古讽今,对当朝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暗示和批评。这首诗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渔火 秋风 明月
相关诗词
  • 1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
    [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3
    [唐]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