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十五首》
陋巷闭门唯读书,了无尘果自如初。 时来坐脱西窗下,惊起须弥绕太虚。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读书人清静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诗歌。首句“陋巷闭门唯读书”,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清幽、简朴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专注于读书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诗人关闭了与外界的联系,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阅读中,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专注。
次句“了无尘果自如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坚定。诗人虽然生活在尘世中,但内心却如同未经尘染的果实一样,保持着本初的清净与明亮。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守护,表达出他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第三句“时来坐脱西窗下”,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心境。诗人坐在西窗下,脱离了繁忙的日常,沉浸在宁静的思考中,这个画面充满了静谧与和谐。
最后一句“惊起须弥绕太虚”,以惊人的想象力,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须弥山,佛教中的圣山,象征着世界的中心。诗人惊起时,想象中的须弥山在太虚中环绕,这象征着他内心的震撼与波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领悟,也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宽广与深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读书人的清静生活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读书、内心清净、思考等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世界的精神风貌。
|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是宋代僧人释祖珍所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通常与佛教教义和修行实践相关,可能是释祖珍在传教、修行或讲经过程中所创作的。每一首偈都可能具有特定的创作背景,与释祖珍的生活经历、修行体悟或教导弟子的需要相关。然而,由于历史记录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定每一首偈的具体创作背景。要了解更多关于《偈三十五首》的创作背景,您可以参考相关的佛教文献或研究论文。
相关诗词
-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雇,眉毛鼻孔。
-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未必被涛险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