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可投诗十首》
老觉浮云念不萌,君才岂合后诸生。 从教罪我春秋法,不受诗人月理评。 |
作品赏析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扣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觉浮云之妄念,不萌”说明诗人在尘世纷扰的喧嚣中,感到内心浮躁,犹如一片浮云,执念不休。颔联是诗人的自我辩白。“罪我”一词,透露出诗人狂悖任性的一面。但诗人说:“你不懂我。”不愿被拘束在常规的教育观念里,而是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性格。“春秋”、“月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用词,显示了诗人思维的奇特,貌似不合常理,其实正是诗人不愿受固有观念束缚的率真表现。颈联使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进一步刻画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不受诗人月理评”,这一句可谓奇思妙想,用月亮来作比喻,月亮有圆有缺,本来无可评论,但诗人却说“不受”,我能不为世俗的品评所囿,独立特行。
此诗对仗工整,表达了李贺不慕名利、傲世独立的情怀,表现了李贺卓尔不群的个性。从李贺自诩“不受诗人月理评”的诗句中,可以见出他超然物外的洒脱之风。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豪气冲天的洒脱与不羁。
|
创作背景
《和张可投诗十首》是宋代文人王洋创作的一组诗,与王洋的朋友张可投有关。这些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友情交往:王洋与张可投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友情,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王洋创作了这一组诗,以表达对张可投的情感和对他作品的赞赏。
2. 文学交流:王洋和张可投可能都是当时的文学爱好者或文人,他们可能经常进行文学交流和创作互动。这组诗可能是王洋对张可投诗歌作品的回应和和诗。
3. 社会背景:这组诗的创作还可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和艺术创作较为发达。因此,王洋和张可投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推测。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