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贤像·邵康节》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含有深厚哲理意味的诗。通过晚喜貛郎学和前知杜宇声的描绘,作者展现了生活的两种状态:静谧的自然状态和喧嚣的社会状态。然后,通过乃知常处士,不及邵先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两种状态的看法。
首句“晚喜貛郎学”中的“晚喜”二字,透露出作者对貛郎学习的欣慰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成长和进步需要时间的沉淀。而“貛郎”二字则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淳朴生活的向往。
次句“前知杜宇声”中的“杜宇声”象征着生活的喧嚣和纷扰,而“前知”二字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洞察。
最后两句“乃知常处士,不及邵先生”则是作者对于“常处士”和“邵先生”两种生活态度的对比。“常处士”象征着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而“邵先生”则代表了积极入世,追求社会成就的生活态度。作者通过“不及”二字,表达了自己对于“常处士”这种生活态度的倾向和赞赏。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状态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
创作背景
《题四贤像·邵康节》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邵康节是宋代著名的易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并称“北宋五子”。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对邵康节的敬仰和对其学术思想的赞美。通过描绘邵康节的形象和事迹,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先贤的敬仰和追思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崇尚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因历史记载不足而难以确定。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兰灯光里织流黄,断续柔丝断续肠。
不恨紫槽常抱月,最怜绿绮解求凰。
屏风自隔春云热,海水新添夜漏长。
宋玉多才能作赋,至今人说梦高唐。
-
高楼月色白于霜,画枕屏寒夜未央。
织女机丝隔河汉,娥皇竹泪满潇湘。
双飞自托云中鹄,一曲空弹《陌上桑》。
妒女津头潮不到,江流却似九回肠。
¤
-
塞鸿声断草虫啼,银烛熏笼坐不辞。
蛱蝶画罗捐扇日,鸳鸯裁绮授衣时。
秦家树上乌栖早,韩椽墙边月到迟。
黛绿暗销人去远,章台无柳斗双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