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细字灯前老不便,小斋新冷夜无眠。 数声墙竹萧萧雨,一缕铜炉淡淡烟。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寒冷的夜晚,诗人独坐在书房中,灯前细字让他感到老花眼的不便,小斋新冷使他难以入眠。这时,外面下起了萧萧细雨,敲打在墙上的竹子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而室内,铜炉里燃起一缕淡淡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幽静冷清。
诗人通过对细雨和淡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表现出他内心的孤寂和落寞。同时,通过细字和老不便的描绘,也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寂静、清冷、忧郁的感觉。
|
创作背景
**《读书》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宋朝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状况相关**。宋朝重视文化,提倡读书,许多文人通过读书进入仕途,形成了一种读书为荣的社会风气。同时,宋朝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和政治纷争,这使得一些文人通过读书来寻求解决之道,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诉求。因此,卢祖皋的《读书》诗在这种背景下产生,通过描绘读书的情境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