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
人烟疏处老僧家,石路榕阴噪晚鸦。 欲挈庞公妻子去,幅巾阁上读楞伽。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僧家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向往清静隐逸生活的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人烟疏处老僧家”,描述了僧人所居之处人烟稀少,显得清静脱俗。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厌倦,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次句“石路榕阴噪晚鸦”,描绘了路上的景象,石路两旁榕树成荫,晚鸦聒噪。这里的“噪晚鸦”以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更加凸显了僧家所在地的清幽。
末两句“欲挈庞公妻子去,幅巾阁上读楞伽”,表达了诗人想要带着家人一同归隐,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幅巾阁上读楞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阁楼上静心研读佛经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他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静脱俗的僧家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卷,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寺》创作于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当时诗人已经七十一岁,闲居乡村。这首诗以寺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在宋代,佛教盛行,寺院成为人们祈求平安、寻求心灵寄托的地方。刘克庄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寺院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借寺院之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