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寺》
来人云虎出,留此到昏钟。 寺小于诸刹,山高似众峰。 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 老子曾游浙,微微有辨锋。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高寺小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清静的向往。通过描写留下的来人和钟声,以及小寺和高峰的对比,诗人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一句表现了这里的气候特殊,也暗含了诗人对这里的独特情感。最后,诗人以“老子曾游浙,微微有辨锋”表达了自己曾经的游历和独特的辨识能力,进一步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敏感和热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
创作背景
《大目寺》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大目寺这个寺庙相关。大目寺在当时的宋朝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拜。刘克庄可能在大目寺参观或参拜时,被寺庙的宁静、庄严、神秘的氛围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宋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已经相当深远,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佛教寺庙中寻求灵感和创作素材。因此,刘克庄的《大目寺》也可以看作是当时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产物。
综上所述,《大目寺》的创作背景与大目寺这个寺庙以及当时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左右逢源,大目犍连。
猿抱子归青嶂裹,鸟衔花落碧岩前。
-
选物随人意,轻帆百里间。
舟痕风力健,客枕橹声闲。
山合尘踪断,秋高爽气还。
望州相见处,蓦直透三关。
-
伊余生三吴,窜逐落荒外。
大目试环顾,四海等一芥。
谁能於其间,清濁分泾渭。
含菽亦饱满,食蘗有余味。
不羡嵇叔夜,左右持酒蟹。
大哉黄卷中,日与圣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