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沂孙》
帝失遗珠不知处,离朱象罔遍咨询。 彼皆宗此于方外,汝独问之于水滨。 求我声音难见佛,得吾骨髓别无人。 即今牛骥嗟同皂,天网何时罩凤麟。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哲理的感觉,蕴含着对真理、知识和人生意义的探索。诗人以帝失遗珠的寓言作为引子,表达了对事物真实面貌的追求。在离朱象罔的遍寻咨询中,体现出诗人对真理不懈探求的精神。
“彼皆宗此于方外,汝独问之于水滨”这句话,展示了诗人不同于常人的求知态度,他独辟蹊径,寻求真理于不寻常之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表面现象的深究,以及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探寻。
“求我声音难见佛,得吾骨髓别无人”这两句诗,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真理追求的坚韧和执着。他寻求的不仅是表面的知识,更是深入骨髓的真理,这种追求是无人能及的。
最后的“即今牛骥嗟同皂,天网何时罩凤麟”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期待。牛骥同皂,意指好坏不分,英才被埋没。诗人希望天网能罩住凤麟,保护优秀人才,让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机会。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期待。
|
创作背景
《寄沂孙》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时期,虽然朝廷中也有一些忠臣义士力图恢复中原,但整体来看,国家处于颓势,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同时,他与沂孙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情感联系或是友谊,这也是他创作此诗的原因之一。
在诗中,刘克庄表达了对沂孙的思念和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生的感慨。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诗语,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思考。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
相关诗词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