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归》
叔夜形骸已不堪,安能扶曳事朝参。 添千茎雪希临镜,省一条冰细署衔。 续补亡诗存古意,广崇有论矫清谈。 暮年坚壁惟东涧,老子方渠未免惭。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形骸憔悴、心境悲凉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其对朝廷事务的厌倦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叔夜形骸已不堪,安能扶曳事朝参。”以“叔夜”形容人物的形骸憔悴,已无法支撑其参与朝廷的事务。这里既表现了人物的身体状况,也暗示了其心境的疲惫。
颔联“添千茎雪希临镜,省一条冰细署衔。”进一步描绘了人物的形象,增添了白发,减少了官职,形象地展现了其衰老和地位下降的状态。
颈联“续补亡诗存古意,广崇有论矫清谈。”通过“续补亡诗”和“广崇有论”表现了人物在文化领域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其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矫情的清谈。
尾联“暮年坚壁惟东涧,老子方渠未免惭。”以“暮年坚壁”形容其晚年的坚守,而“老子方渠未免惭”则表现了其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惭愧。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内心世界的揭示,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朝廷事务的厌倦,同时也表现了其在文化领域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创作背景
《得归》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诗,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诗人通过描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其次,这首诗也与诗人个人的经历有关,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历经磨难,终于得以回归故乡,因此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综上所述,《得归》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苦难,又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相关诗词
-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遣居人住。
自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
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
纵使兹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