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和》

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世间的现象,即有德之人能够容纳他人的才华和技能,而嫉妒之心则常常忌讳他人的知名和成功。诗中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动物形象,对这种心理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批判。 首联“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通过对比,凸显了有德之人与嫉妒之人对待他人才华的不同态度。有德之人能够包容和欣赏他人的才华,而嫉妒之心则无法容忍他人的知名和成功。 颔联“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描绘了嫉妒之心的表现。训狐声厉,比喻嫉妒之人的心声厉害,憎恶他人的才华。鹦鹉才高,则比喻有才华之人容易受到嫉妒之心的陷害和拖累。 颈联“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通过斑特和塞鸿的形象,再次强调了嫉妒之心的危害。斑特隐身,几乎背负了败局的责任,而塞鸿作为奴隶,则不必担心被陷害。 尾联“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则通过描绘客人来到林下,重温之前的话题,惊动了山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嫉妒之心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批判,展现了嫉妒之心的危害和有德之人的包容,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捕捉。
创作背景
**《十和》的创作背景与南宋后期的政治环境以及刘克庄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南宋末期,政权昏暗,统治者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短暂的和平,这种局面令许多文人志士感到悲愤。刘克庄便是其中之一,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痛心,因此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刘克庄本人的仕途也颇为坎坷,他曾因攀附权贵而受人诟病,但又仗义执言,屡次遭受贬谪。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诗词关键字: 前话 容人 鹦鹉
相关诗词
  • 1
    [宋]
    虎丘岩畔识泉根,股引琼腴此处分。
    品绝未应容易得,地灵难使等闲闻。
    声寒夜杂林间籁,气润朝随谷口云。
    十和清篇盈丽轴,强牵己句不成文。
  • 2
    [宋]
    郁郁葱葱初抱送,惊惊怕怕永销除。
    子瞻要待啼时看,介甫曾夸画不如。
    先敞高门容驷马,旋闻别馆戏羊车。
    中庸诗礼牢扃鐍,他日亲传伋与鱼。
  • 3
    [宋]
    诞育文章家可贺,轩渠烦恼障皆除。
    霜蹄堕地能行矣,玉树临风必皎如。
    群纪伴翁入图画,俨佟为我御巾车。
    客中往往烦厨传,倘许携将酒与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