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沂孙》
过去光阴电莫追,镜中非复旧须眉。 已拚眸子难重朗,犹幸心官可苦思。 太极旋闓无极义,极玄更有又玄诗。 此篇若问何人作,向道山中老古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深思的诗。诗人通过对时间、自我、精神和认知的深入探索,传达了生命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过去光阴电莫追”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过去的时光如同闪电,无法追回。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
第二句“镜中非复旧须眉”则通过镜中的自我形象,暗示了生命的衰老和无法挽回的过往。同时,这也展示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
接着,诗人以“已拚眸子难重朗,犹幸心官可苦思。”表达了虽然身体衰老,视力不再,但内心仍然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精神层面的重视。
“太极旋闓无极义,极玄更有又玄诗。”这两句充满了哲理。太极和无极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宇宙的起源和无尽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两个概念,深入探讨了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意义。
最后两句“此篇若问何人作,向道山中老古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谦虚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思,诗人通过对时间、自我、精神和宇宙的探讨,传达了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
《示沂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另一方面是诗人对子孙的教导和期望。
在自然景观方面,诗人通过对沂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追求。
在家庭教育方面,诗人通过对子孙的教诲,传达了家庭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期望子孙能够继承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道德、有才华、有担当的人。
综上所述,《示沂孙》的创作背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思考,也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期望。
相关诗词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