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苏秦》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观和态度。首句“常产常心论,平生不谓然”展示了作者对于平常人所追求的财富和权力并不以为然,认为这些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这体现了作者的超然态度和独立思考。
接着,诗中提到“晚知苏季子,佩印为无田”,苏季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他因为无田产而生活困苦,但最终通过努力和才智佩印封相。这里,作者通过对苏秦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于物质匮乏并不悲观的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言辞简练。通过对比常人的追求和苏秦的奋斗历程,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苏秦》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以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为题材创作的。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策士,主张合纵抗秦,曾身佩六国相印,显赫一时。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艰难挫折。
刘克庄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是出于对苏秦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成败得失的思考。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苏秦才华和毅力的赞赏,同时也感叹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对历史上著名人物苏秦的经历进行思考和感悟,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相关诗词
-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
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
负郭吾庐二顷田,面山临水跨通川。
苏秦妾妇无高识,盛诧腰间六印悬。
-
薄命苏秦频去国,多情潘岳旋兴悲。
今夜若栖芳草径,为传幽意达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