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王祥》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母子间的深情厚谊和亲子之爱。首句“礼律通称母,宁分继与亲”表达了礼法和律法所确认的母子关系,不分是否为亲生或继母。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亲情和法律的基础之上的,显示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
次句“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中,通过引用典故“履霜子”和“卧冰人”,进一步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两个典故都描述了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母亲为了子女的福祉而甘愿忍受艰难困苦的故事。诗人借此表达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以及子女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法律和亲情的对比,以及典故的引用,深刻展示了母子间深厚的感情联系和亲情之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王祥》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以历史人物王祥为题材创作的。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以孝行著称,有“卧冰求鲤”的事迹,被后世视为孝道的典范。刘克庄在诗中对王祥的孝道进行了赞美和评述。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文化背景: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德行之一,王祥作为孝道的典范,自然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刘克庄作为宋朝文人,对此也有所关注和思考。
2. 个人情感背景:刘克庄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与孝道相关的事情,或者对孝道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借王祥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刘克庄创作《杂咏一百首·王祥》的背景涉及到传统文化、社会风尚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