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庙》
粤俗安知帝,遗祠亦至今。 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 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 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遗祠的环境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先辈的敬仰。首联“粤俗安知帝,遗祠亦至今”,说明了当地人对历史的无知,但同时也表达了遗祠存在的历史悠久。颔联“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描绘了祠堂所在的青山寂静,朱红色的门户和茂盛的柏树,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颈联“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进一步描写了历史遗迹的荒凉和破败,碑文已经残缺不全,古洞也被苔藓覆盖,显得深邃而神秘。尾联“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通过提到张侍讲曾经来此思念韶音,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先辈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遗祠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庄重、神秘的历史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先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
创作背景
宋代的诗人刘克庄创作《舜庙》这首诗时,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首先,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明君,刘克庄对舜的敬仰之情成为他创作此诗的重要动机。此外,他还借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同时,刘克庄本人在当时的南宋朝廷中受到排挤,境遇不佳。因此,他在诗中也借古讽今,通过咏史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总的来说,《舜庙》这首诗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下创作的,体现了刘克庄对古代圣王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
相关诗词
-
十年相见少,一岁又还乡。
去住人惆怅,东西路渺茫。
古陂无茂草,高树有残阳。
委弃秋来稻,雕疏采后桑。
月轮生舜庙,河水出关墙。
明日过闾里,光辉芸阁郎。
-
诗人如不颂,谁识太平心。
石老碑文古,庭荒蚁穴深。
白云生绝壑,斑竹锁疏林。
行客自南北,青山共古今。
登临寻胜迹,望望日西沉。
-
云封舜冢杳难寻,徒取箾韶索九阴。
学讲执中恁古籍,道传精一抱遗心。
五臣山拱如班瑞,二女峰和似鼓琴。
英爽不磨天地老,万年悲泪植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