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瑞峰寺》

寺在高山顶,天寒偶一登。
孤僧营粥饭,诸佛阙香灯。
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
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顶寺庙寂静、凄清环境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天寒地冻中山寺的孤寂与宁静。 首联“寺在高山顶,天寒偶一登。”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寺庙的位置和环境。诗人以“高山顶”来强调寺庙的偏僻与孤寂,以“天寒”来形容登山的艰难,为整首诗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颔联“孤僧营粥饭,诸佛阙香灯。”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部的景象。孤僧独自准备粥饭,诸佛前的香灯都已熄灭,显露出寺庙的寂静和冷清。 颈联“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则转向描绘寺庙外部的景色。潮水退去,江洲分流,树林稀疏,塔层清晰可见。这些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孤寂与宁静。 尾联“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诗人以“危栏宜老眼”来表达自己年老体衰,适宜在危栏旁静观景象,而“欲去几回凭”则揭示了诗人对这片寂静之地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以山顶寺庙为描绘对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寺庙的孤寂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寂静之地的热爱与留恋。
创作背景
《瑞峰寺》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诗作。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是,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往往受到诗人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了解《瑞峰寺》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探讨刘克庄当时的生活状态、时代背景以及他可能面临的个人或社会问题等。 刘克庄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瑞峰寺》很可能也与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有关。另外,诗歌的标题提到了“瑞峰寺”,这可能意味着这首诗是在游览寺庙时有所感而创作的,也可能与寺庙的历史、文化或宗教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以上只是根据一般诗歌创作规律的推测,如有更具体的史料或背景信息,可能会提供更准确的解答。
诗词关键字: 分派
相关诗词
  • 1
    [宋]
    竹山绝顶古招提,境异相将竺国齐。
    灵鹫雄吞台岳小,瑞峰高压斗牛低。
    云深石怪宜猿隐,水静林幽乐鸟啼。
    是说当年封紫箨,只因丹凤此中栖。
  • 2
    [宋]
    石屏树幄白云端,溪路生苔树石间。
    闲访禅家问尘世,总言尘事不相干。
  • 3
    [宋]
    海上一峰高插天,山头眼力穷大千。
    飞来鸿鹄下霄汉,掩翼缩足今三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