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五月过弘道西斋重题》
葱蒨夏林绿,高斋方夕曛。 幽花垂泫露,远岫敛归云。 停箑风初至,移尊酒半醺。 明朝忆佳赏,回首念离群。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夏日傍晚时分山林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首句“葱蒨夏林绿”就给读者描绘出一片郁郁葱葱的夏日山林,色彩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享受。“高斋方曛醺”中的高斋和曛曛,形象地勾勒出诗人居所的环境和氛围,有高雅的居所,自然也有舒适的环境。
“幽花垂泫露”描绘了夏日花朵上晶莹的露珠,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远岫敛归云”中的“敛”字用得巧妙,形象地描绘了云朵归山的样子,同时也暗示了傍晚时分的特定氛围。
诗中多处使用拟人手法,如“幽花垂泫露”中的“垂泫”,将花朵拟人化,增加了花的生动性;“远岫敛归云”中的“敛”也是拟人手法,使山峰具有了人的性格。
“停箑风初至”写微风初起,仿佛可以停住一般,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移尊酒半醺”则进一步描绘了舒适的环境,酒半醺满,更增添了诗境的悠闲之感。
最后两句“明朝忆佳赏,回首念离群”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一方面是对于美景的留恋,另一方面也是对于离群的惆怅。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
创作背景
《辛亥五月过弘道西斋重题》是明代文人吕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间背景:诗题中的“辛亥五月”指明了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辛亥年是一个干支纪年,具体的年份需要根据历史背景来确定。
2. 地点背景:诗中的“弘道西斋”表示诗人访问或经过的地点,这个地点可能与诗人的生活或行程有关。
3. 人际交往背景:诗题中提到的“重题”,可能意味着诗人之前已经在这个地方题过诗,此次是再次题诗。这可能与诗人与这个地方的主人有深厚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关。
4. 心情与情境:诗歌内容可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心情和感受,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景色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要准确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相关诗词
-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
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
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
我梦扁舟适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
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
-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
金石交情老不移,尊前重睹旧丰仪。
清风竹径临茶灶,细雨邻墙见酒旗。
世事且归胡蝶梦,春情多寄海棠枝。
西斋两月无清兴,病起逢君一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