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祈雨齐云楼》

波凉鱼初浮,露下蝉罢警。
胡床俯前池,妙意吾已领。
主人绝俗姿,此地背尘境。
霜华耿玉宇,璇汉转金饼。
桂娥不无情,与客闲弄影。
红妆拥千盖,环坐珠秀整。
盘珍供剥芡,水厄停煮茗。
清谭略迳庭,快若客酲醒。
不辞仆频更,颇觉夜弥永。
明朝雨一尺,重约追霁景。
但恐闲麈尾,鼓吹闹蛙黾。
适听步虚声,缥缈碧云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清静、谈论风生的愉快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两句“波凉鱼初浮,露下蝉罢警”描绘了秋天的气象,鱼儿因水温下降开始浮出水面,露珠落下,蝉鸣停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用“胡床俯前池,妙意吾已领”表达了自己已经领略到这种美妙的意境。 接着,诗人赞美主人的风度绝世,此地背离了尘世的喧嚣。天空中的月光如玉,银河转动,如金饼般璀璨。诗人用“桂娥不无情,与客闲弄影”形容月光与客人嬉戏的景象,非常生动形象。 “红妆拥千盖,环坐珠秀整”描绘了宴会的盛况,美丽的侍女们环绕而坐,装饰华美。席上珍馐美馔,客人品尝着剥开的芡实,停止了煮茶的水厄游戏。清谈风生,客人如同酒醒一般愉快。 诗人表示不辞频繁更换仆人,觉得夜晚越发漫长。明朝将下一尺的雨,约定追逐雨后的美景。但恐怕闲暇的麈尾会被鼓吹声和蛙鸣声打扰。最后,诗人听到了步虚声,仿佛来自碧云之上的缥缈之处,令人心驰神往。 整首诗意境优美,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宴会的盛况,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清静、谈论风生的愉快心情。同时,诗人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和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祈雨齐云楼》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而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如果长时间干旱,会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每当久旱不雨时,官方和民间都会举行各种祈雨仪式,希望通过祈求神灵来获得雨水。 齐云楼可能是当时进行祈雨仪式的地方,陈造作为参与者或观察者,深感祈雨的重要性,因此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描述了人们祈求雨水的急切心情,以及对神灵降临的期盼。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陈造对自然、民生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祈雨活动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前池 玉宇 红妆
相关诗词
  • 1
    [宋]
    离愁别恨满沧洲,区马匆匆去莫留。
    山尽回头人不见,齐云何日贮高楼。
  • 2
    [明]
    西风雨打梧桐湿,有客升阶作长揖。
    面熟无烦道姓名,试问行年惊四十。
    四十年中二十边,与君相会在东禅。
    丰姿皎皎囊中玉,才艺便便山下泉。
    啸咏或过僧饭后,醉眠时在佛灯前。
    别来许久今重见,却恨流光疾于电。
    我尚淹为陇亩民,君今已挂天官选。
    谁知复作故乡行,水远山长无限情。
    射日匡庐湓浦道,齐云滕阁豫章城。
    豫章城,风日清,青枫叶落水波平。
    孤鹤横江秋度影,商船吹笛夜闻声。
    王师尚有虔州讨,愿得来书报息兵。
  • 3
    [宋]
    西江草木转精神,山谷松冈一样清。
    东海拾遗来汲暗,道州谏议得阳城。
    棠开春雨花千里,角动姑苏月五更。
    笑指齐云天已近,金銮又听玉珂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