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
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园林中的景色,以南苑西宫的棘树露芽、万年枝上的啼鸦为背景,描绘了北方人在阑干曲处环绕观赏红梅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南苑西宫棘露芽”,通过“棘露芽”这一细节描绘出早春的景象,同时“南苑西宫”四字交代了地点,给人以宫殿寂寥、春意萌发的感触。
次句“万年枝上乱啼鸦”,“万年枝”寓意着宫廷的古老和庄严,“乱啼鸦”则让画面生动起来,同时也暗示出宫廷的沉寂和荒凉。
末两句“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描绘了北方人环绕在曲折的阑干处,观赏红梅的场景。“手指红梅作杏花”一句,既表现了人们对红梅的误认,又突显了红梅与杏花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渲染了早春的气氛。
整首诗以宫廷园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早春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寂静、庄重而又带有生机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红梅的误认,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
|
创作背景
汪元量的《醉歌》创作背景是南宋朝廷的投降和亡国。这首诗描写了南宋最后一个太后谢道清签署降表,向元朝投降的历史事件。诗人以醉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亡国的悲痛和无奈,同时也对南宋朝廷的昏庸和无能进行了批判。诗中通过描绘宫廷的混乱和惊恐,以及太后的悲惨境遇,展现了国家灭亡的悲痛和惨状。
相关诗词
-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
生涯岂料承优诏?
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