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阿娇》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借阿娇失宠的典故,抒写宫女失宠的哀怨情思。
诗的首句“甫闻阿娇进”是用汉武帝刘彻废后陈阿娇事。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阿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宠骄贵,但十余年无子。平阳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娇见疏,恚愤欲死。刘禹锡诗中的“甫”字,意即刚刚。诗中说“甫闻阿娇进”,是说刚刚听说武帝又宠幸阿娇了。这样,就势必造成宫人失宠。诗的第二句“又报卫娘留”,就是用卫子夫留宿侍幸的事,来说明阿娇重新得宠,宫人失宠。
诗的第三句“莫倚金为屋”,是借用武帝幼年的话,向失宠宫人表示慰藉之情。诗中说,不要幻想再像阿娇那样,居住在金屋里。第四句“重重只锁愁”,是说失宠宫人被重重宫门紧锁着,只有在哀愁中度过她那寂寞凄凉的岁月。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对宫人的慰藉之词,也是宫人失宠以后的必然结局。
全诗语言简洁凝练,意蕴深远。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和阿娇的故事,表达了宫女失宠的哀怨情思,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帝王后宫生活的残酷和无情。整首诗意境凄凉,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阿娇》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歌以汉代阿娇的故事为背景,寓意深远。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因其母长公主的势力而得宠,但后来失宠被废。刘克庄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借阿娇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于权力斗争和人情冷暖的感慨。
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权更迭,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于历史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因此,《杂咏一百首·阿娇》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刘克庄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和感慨。
相关诗词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
自言乡里本燕赵,少小随家西入秦。
母兄怜爱无俦侣,五岁名为阿娇女。
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
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
我家青楼临道旁,纱窗绮幔暗闻香。
日暮笙歌驻君马,春日妆梳妾断肠。
不用城南使君婿,本求三十侍中郎。
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归登建章。
建章宫殿不知数,万户千门深且长。
百堵涂椒接青琐,九华阁道连洞房。
水晶帘箔云母扇,琉利窗牖玳瑁床。
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
-
中庭一树碧桃花,东西飞落邻人家。
东邻阿娇贮金屋,画眉夫婿金张族。
退朝绮宴花拂筵,欢为簪花回曼睩。
西邻女儿独含悲,良人远戍无归期。
谁谓含悲对花落,花落纷宁如泪垂。
可怜同是残英瓣,一悲一欢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