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答燕公》

谁道零陵守,东过此地游。
友僚同省阁,昆弟接荆州。
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
屡伤神气阻,久别鬓毛秋。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表达了作者在零陵任职期间与友人同游的情景。 首联“谁道零陵守,东过此地游”,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零陵的守令虽然职位卑微,但他们仍在此地游玩。这里流露出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羡慕之情。 颔联“友僚同省阁,昆弟接荆州”,描绘了友人间的情谊和一同游玩的场景。友人之间亲密无间,如同一家人;他们与兄弟也相处融洽,情谊深厚。 颈联“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作者表达了自己如追逐江潭之雁般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和友人一起遨游天下的豪情。友人则如随海鸥自由飞翔一般,随心所欲地畅游四海。这两句将作者的羁旅之感和豪放之情相互映衬,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诗人表达了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相聚的期待。这里既是对主人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憧憬。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友人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仕途坎坷、漂泊无依的无奈和愁苦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创作背景
《奉答燕公》是唐朝诗人赵冬曦创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推测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赵冬曦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国家强盛的时代。同时,他也是一位官员,曾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的熏陶。 至于《奉答燕公》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相关史料才能确定。如果您对这首诗感兴趣,建议您查阅更多的文献和资料,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上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气阻 鬓毛 久别
相关诗词
  • 1
    [宋]
    天资权谲性圆通,相业开元治效中。
    至死未能忘故智,乞铭犹自算燕公。
  • 2
    [宋]
    翼然新榜高亭,翰林铁画燕公手。
    滁阳盛事,何人重继,湟川太守。
    太守谓谁,文章的派,醉翁贤胄。
    对千峰削翠,双溪注玉,端不减、琅琊秀。
    坐啸清香画戟,听丁丁、滴花晴漏。
    棠阴画寂,细赓赓客,竹枝杨柳。
    只恐明朝,绨封趣观,未容借冠。
    尽江山识赏,盐梅事业,焕青颤旧。
  • 3
    [唐]
    上月今朝减,流传耗磨辰。
    还将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
    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