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泽观》
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 帘影静垂斜日里,磬声徐出落花间。 祭星绿简亲书字,避客青衣密掩关。 最爱粉墙堪试笔,苦无才思又空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超脱世俗的修持生活,充满了清雅、静谧的氛围。首联“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展示了修持者的身份和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即从小离开家庭,在山中学习修持。颔联“帘影静垂斜日里,磬声徐出落花间。”通过描绘帘影静垂、斜日西下、磬声悠扬、落花飘洒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宁静、清雅的氛围。颈联“祭星绿简亲书字,避客青衣密掩关。”则揭示了修持者的生活日常,亲自书写祭星的绿简,避开访客,紧密关闭门户,这体现了她们专注修持,淡泊世俗纷扰的精神状态。尾联“最爱粉墙堪试笔,苦无才思又空还。”展示了修持者对粉墙试笔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她们对于自身才思不足的感叹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生动地展示了修持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修行等问题的思考。
|
创作背景
《紫泽观》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诗作。紫泽观可能是一座道教宫观。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可以考虑到刘克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经历。
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道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刘克庄本人可能对道教文化有所接触和研究,这为他创作这首关于道观的诗提供了基础。
此外,刘克庄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参观了紫泽观,对观内的建筑、景物以及道教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同时,诗歌也可能是刘克庄表达自己对自然、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的方式,通过描绘紫泽观的景象,传达出他对道教哲学或者生活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刘克庄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理解。
相关诗词
-
地偏尘不到,俗客可曾来。
写帖云侵砚,朝赵风满台。
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
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
-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
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