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九十日春长雨雪,喜君今日咏新晴。 绿阴四面招人坐,芳草前头试我行。 少驻飞花终有别,爱听啼鸟忽无声。 东坡已作秋阳赋,欲赋春阳恨未成。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雪过后新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首联“九十日春长雨雪,喜君今日咏新晴”描绘了整个春天都多雨雪,而今天天气放晴,诗人喜悦地吟咏起这新晴的天气。颔联“绿阴四面招人坐,芳草前头试我行”则用绿荫和芳草招唤人们坐下和前行,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诱人形象。颈联“少驻飞花终有别,爱听啼鸟忽无声”则表达了即使花瓣飘落,也让人感到别离之苦,而原本悦耳的鸟鸣忽然安静下来,又让人感到寂寞。最后尾联“东坡已作秋阳赋,欲赋春阳恨未成”提及苏轼已经写了《秋阳赋》,而诗人自己想写关于春阳的诗却感到难以表达,显得十分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春天的新晴景色,展现了诗人的感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
创作背景
《晚晴》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自然环境:诗歌描写了晚晴的自然景色,绿阴、芳草、飞花、啼鸟等元素构成了诗歌的基本情境。这样的自然环境可能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2. 诗人的心境:舒岳祥在创作《晚晴》时可能处于一种喜悦、舒缓的心境中。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一些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
3. 社会背景:虽然诗歌本身没有直接反映社会背景,但宋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取向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舒岳祥的《晚晴》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诗人心境和社会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相关诗词
-
林卧逃喧厌鸟鸣,笙竽绝耳瑟无声。
黄鹂百舌俱听遍,更有昏鸦噪晚晴。
-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
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
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