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素女》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事物初生时的形态,以及阴阳两股力量的存在。诗中提到“素问无人读,流为采战方”,暗示了古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探究,以及这种知识在传承过程中的遗失和转变。
首句“厥初赋形貌,固已具阴阳”,表达了事物在初生之时,就已经具备了阴阳两种属性。阴阳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用来描述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生命初始的形态,展现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次句“素问无人读,流为采战方”,则表达了古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探索被遗忘,转而流传下来的是一些浅薄的、甚至是谬误的知识。“素问”指的是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而“采战方”则是指古代房中术的一些方法。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古代知识传承的遗憾和惋惜。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事物初生形态的描绘和对古代知识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哲思。同时,通过阴阳学说和素问、采战方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精髓流失的忧虑。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素女》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内容是以“素女”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情感。具体的创作背景并不清楚,可能源于作者对于历史、传说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某种感悟或者体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只能从诗歌本身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