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丞月试士人》
居有斋庖教有官,诸生肯复计安闲。 充庭数贡知非远,造物于人本不悭。 思苦得无金注拙,眼明终眩锦花斑。 自怜惯秉雌黄笔,案牍如今拄屋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勤勉的学者兼教师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情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他对公务繁忙和案牍劳形的感慨。
首联“居有斋庖教有官,诸生肯复计安闲。”展示了学者兼教师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既有教学之职,又有管理之责,而学生们也在他的教导下勤勉努力,不计较辛劳。颔联“充庭数贡知非远,造物于人本不悭。”中,诗人以充满庭院的学生为喻,认为他们离成才不远,造物主对人们并不吝啬,给了他们成才的机会。
颈联“思苦得无金注拙,眼明终眩锦花斑。”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苦思冥想,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拙劣之处,但是最终会看得清楚,识别出锦绣斑斓的色彩。尾联“自怜惯秉雌黄笔,案牍如今拄屋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繁忙的感慨,案牍堆积如山,使他不得不忙碌于公务之中。
整首诗以学者的视角,描绘了教育、公务等方面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对公务繁忙的感慨。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
创作背景
《次韵张丞月试士人》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考试制度:宋朝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首诗提到了“月试”,可能是指当时的一种定期举行的考试。
2. 社会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阶层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描述了考试场景和士人的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3. 人际交往:诗中的“张丞”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学者,与陈造有一定的交往。陈造通过这首诗与张丞交流,表达了对应试士人的赞美和鼓励。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朝的考试制度、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相关诗词
-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