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牙郎(可能是指中介人或经纪人)的态度转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悔恨和失望。首句“忽见牙郎态”中的“忽见”表达了诗人突然发现牙郎的真实态度的惊讶之情。而“态”字则暗示了牙郎的某种行为或态度,引起了诗人的不满。
第二句“吁嗟悔失身”中的“吁嗟”是叹息声,表达了诗人的悔恨之情。“悔失身”则指诗人后悔与牙郎有牵连,希望自己从未与他有过任何关系。
第三句“不虞小婢子”中的“不虞”表示未曾预料到,“小婢子”则可能是指诗人的某个亲近的人,也许是诗人的侍女或女儿。
最后一句“曾是柳家人”则揭示了牙郎原本的身份。他可能曾是柳家的一员,但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柳家并成为了一个牙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诗人会对他的态度转变感到惊讶和失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牙郎的态度转变和诗人的悔恨之情,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背叛和失望主题。同时,通过牙郎身份的转变,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以唐朝柳氏家婢女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柳家婢指的是唐朝名将柳公绰家的婢女,她因勇敢救护主家儿子而被传颂。刘克庄在诗中通过这个故事,赞美了这位婢女的忠诚和勇敢。
唐朝时期,柳公绰家中遭遇盗贼入侵,婢女为了保护主家儿子,抱起他逃跑,最终使得孩子得以幸存。这个事件在当时广为传颂,婢女的忠诚和勇敢感动了许多人。刘克庄通过这首诗,将这个故事传承下去,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品质的崇敬。
总之,《杂咏一百首·柳家婢》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唐朝柳家婢女救护主家儿子的历史事件,刘克庄通过诗歌的形式,赞美了这位婢女的忠诚和勇敢。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