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守斋户部家居书怀》
抽身龙尾外,一壑本来心。 书卷竹阴润,笔休花气侵。 耿光增魏笏,雅趣寓陶琴。 隐几时搜句,忘言兀似瘖。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雅致和隐逸情趣的诗。
首联“抽身龙尾外,一壑本来心。”展现了诗人从繁华的世界抽身出来,隐藏在深谷之中,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状态。这里的“龙尾”象征着纷繁复杂的社会,“一壑”则是诗人寻找到的心灵归宿。
颔联“书卷竹阴润,笔休花气侵。”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下的书卷世界中,享受着竹林的清润和花香的侵袭。这营造了一种静谧、雅致的学习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
颈联“耿光增魏笏,雅趣寓陶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雅致生活。其中,“耿光增魏笏”象征着诗人对正直、光明的追求,“雅趣寓陶琴”则表达了诗人在音乐中寻找乐趣,陶冶性情。
尾联“隐几时搜句,忘言兀似瘖。”这里的“隐几”表示诗人处在隐居状态中,“搜句”表达了他正在搜寻诗句进行创作。“忘言兀似瘖”则形容诗人沉浸在创作之中,忘却了语言,仿佛变成了哑巴。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逸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学问和艺术的热爱,以及他追求内心宁静、正直光明的品质。诗人的语言雅致,意象生动,营造了一种宁静、雅致的诗境。
|
创作背景
《和守斋户部家居书怀》是宋朝诗人陈鉴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陈鉴之与守斋户部(即宋朝户部尚书)的交往和友谊,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首先,从诗题《和守斋户部家居书怀》可以看出,这是陈鉴之和守斋户部唱和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陈鉴之和守斋户部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他写了这首诗来回应守斋户部的家居书怀之作。
其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关。宋朝时期,虽然经济文化繁荣,但政治上却颇为动荡。诗人们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因此,陈鉴之的这首诗也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和守斋户部家居书怀》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作者与友人的友谊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相关诗词
-
白云居创毕,诏入凤池年。
林长双峰树,潭分并寺泉。
石溪盘鹤外,岳室闭猿前。
柱史题诗后,松前更肃然。
-
君不见朐山之冈矗立千万重,高者盘躩如虬龙,下者偃蹇蹲踞如貔熊。
中起双尖屹相向,青天突兀安屏障。
灵栖仙宅信孤迥,碧涧红泉亦清壮。
东州迟侯爱山者,茅堂窈窕冈之下。
饥鼯缘屋萝雨垂,老鹤啄阶松雪洒。
时登巉岩入幽绝,万壑阴霞倏兴没。
天风萧萧日欲堕,野色苍然上眉发。
一从献策金门去,寂寞冈前旧游路。
竹户留诗碧藓封,石床散帙红霞护。
朅来持节下三吴,楼船伐鼓凌江湖。
酒边向我夸故山,令我耳热歌呜呜。
迟侯尔勿言,且复共饮酒。
-
离亭对衰柳,落日送行客。
秋声在孤屿,兴来恣探陟。
台殿澄夕阴,明灯照禅室。
夜静山月高,潭虚映空色。
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
浮云亦何意,聚散随所适。
风叶逐归蓬,霜空起寒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