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
六馆衣冠沦道路,三宫珠玉走风砂。
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
行到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忧郁和感慨的诗,通过描绘一幅荒凉的秋日渡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沦亡的悲痛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首联“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描绘了渡口的荒凉景象,乱啼的鸦声和锦缆牵引的江流,营造出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这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六馆衣冠沦道路,三宫珠玉走风砂。”通过运用借代和象征手法,以“六馆衣冠”指代贵族阶层,以“三宫珠玉”象征宫廷的繁华,进一步展现了家国沦亡的悲惨景象。 颈联“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则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山川不尽,人心难老,然而忧虑煎熬,使人渐渐衰老,白发苍苍。这里的“发渐华”与前面的“心难老”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忧虑。 尾联“行到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在这里,诗人以湘南为例,表达了即使行走到天涯海角,也无法归家的无奈和悲哀。倚门望天涯,更深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荒凉的渡口景象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沦亡的悲痛,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创作背景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是宋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组诗,这些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这组诗是寄给他的父亲汪凤山的,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和尊敬。其次,这些诗是在宋朝灭亡,汪元量随三宫被迁往元大都后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亡国的悲痛。因此,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家庭情感和国家历史的重大变迁。
上一首
《桂台》
下一首
《楝花》
诗词关键字: 目力 珠玉 衣冠
相关诗词
  • 1
    [宋]
    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
    频来无事干,孤坐有山看。
    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
    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
  • 2
    [宋]
    老树萧萧吹古风,满阶落叶鸣寒蛩。
    插天殿阁云不锁,挺柱石筍擎太空。
    凤去台空秋寂寂,瑶草离离自青碧。
    玉箫吹彻渺遗音,十二阑干空月色。
  • 3
    [宋]
    岁晚凤山阴,看尽楚天冰雪。
    不待牡丹时候,又使人轻别。
    如今归去老江南,扁舟载风月。
    不似画梁双燕,有重来时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