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咏一百首·朱家》

贵不见渠面,危曾活尔身。
柰何施一饭,便责翳桑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以及贵族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不公平待遇。 “贵不见渠面,危曾活尔身”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贵族与劳动者之间的阶层差距。贵族身处高位,养尊处优,不需要亲自劳作,而劳动者则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以维持生计。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通过诗人的笔触,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接着,诗人通过“柰何施一饭,便责翳桑人”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贵族对劳动者的不公。诗中的“施一饭”形象地表现了贵族对劳动者的吝啬与冷漠,而“责翳桑人”则进一步展现了贵族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这种责备与埋怨,无疑加深了劳动者在生活中的苦难。 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贵族的虚荣态度。它不仅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不公和贫困,更呼吁贵族们应该更加关心和尊重底层劳动者的权益。这首诗以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类尊严的深深关切。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不满,更能体会到他对劳动者的深深同情和关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动人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朱家》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以汉朝的朱买臣为题材创作的。朱买臣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出身贫寒,但十分好学,最终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位高级官员。然而,在他的发迹之前,他的妻子因为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发达后,他的妻子又想复婚,但被朱买臣拒绝了。 刘克庄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是受到了朱买臣故事的启发,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贫富差距、人情淡薄等。 总之,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朱家》是以汉朝朱买臣的故事为背景,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诗词关键字: 不见
相关诗词
  • 1
    [清]
    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
    小儿十一随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飗飗黑风吹草根,乘风攫人谁敢撄?
    小儿不识虎,疑是狐与狸。
    见虎衔父肢,咆哮草际风来吹。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
    三尺童子五尺杙,凭空击去着虎臆。
    虎惊顾儿舍父逸,深林风草皆无色。
    禹州太守呼小儿,予之以帛饱以糜。
    予时在署识儿面,披发跳掷真儿嬉。
    问儿打虎虎何似?
    举手张牙作虎势。
    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惊避力不支。
    当时见虎得无怖,此事我亦昧其故。
    <
  • 2
    [明]
    看山朝不饭,画山夜不眠。
    西蜀书生有此过传癖,呼镫索酒忘青年。
    东吴朱家叔仲子,爱画更觉入骨髓。
    清晨起来头不梳,快展溪藤泼秋水。
    长年买船上会稽,耶溪云门随所之。
    越人煮海竞取富,孰肯相逐探幽奇。
    归来自喜胸腹饱,磊磈峥嵘挥不了。
    东家祯子高丈寻,落笔唯嗔烟嶂小。
    邹生拜揖长衣裾,得画一纸七尺余。
    就中貌得戴安道,一丘一壑松两株。
    前年我亦画匡庐,还有松巢安读书。
    昔年李太白,最爱云端蕖。
    焦桐不著童子抱,先生自是乘篮舆。
  • 3
    [唐]
    岂知偕老重,垂老绝良姻。
    郗氏诚难负,朱家自愧贫。
    绽衣留欲故,织锦罢经春。
    何况蘼芜绿,空山不见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