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项橐》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知识和真理无穷无尽的追求,以及对于学习的态度。首句“义理无穷尽”是说真理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对于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一种提示,即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次句“虽丘或未知”通过孔子的名字“丘”来表达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进一步强调知识的无尽性。接下来提到“老聃与项橐”,老子和项橐都是古代著名的智者,以此来说明不论是谁,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最后一句“圣岂有常师”表达的是即使是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就是说,知识的来源是多样的,我们需要从各种渠道去学习和获取知识。
整首诗通过对真理、学习和知识的态度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放探索的精神,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学习和成长。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项橐》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歌,其中的《项橐》这一首是以古代神童项橐为题材创作的。项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以其聪明才智而著称,被誉为“圣童”。据传他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因此名扬天下。
刘克庄创作《杂咏一百首·项橐》的背景可能是对古代聪明才智的敬仰和赞美。通过诗歌的形式,他表达了对项橐聪明才智的钦佩之情,同时也借助这个历史人物传达了一些关于智慧、才华和人生的思考。
以上仅是根据诗歌内容和刘克庄的创作风格所做的推测,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