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春望》
江南二月蕨笋肥,江北客行殊未归。 怕上西楼洒乡泪,东风吹雨湿征衣。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二月的景象,以蕨笋肥美来展示季节的特点。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江北的客人,仍然未能归乡的羁旅之情。“怕上西楼洒乡泪”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无法回归而产生的悲伤。末句“东风吹雨湿征衣”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艰辛,也反映出旅途的困苦和风雨飘摇的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江南二月的美景来衬托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这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诗歌,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美的追求。
|
创作背景
《蓟北春望》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组诗,描写了他在北方蓟州(今属天津)春天眺望远方时的所见所感。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亡国之痛和诗人的身世经历密切相关。
汪元量作为南宋遗民,亲身经历了亡国之痛。在元朝统治下,他感受到了故国不在、家乡沦陷的悲哀。因此,当他站在蓟北春望时,眼中的景色自然染上了浓厚的悲伤色彩。
同时,汪元量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亡国之痛。他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综上所述,《蓟北春望》的创作背景与汪元量的身世经历和亡国之痛密切相关,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灵写照。
相关诗词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
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