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江都王气逐浮沤,旧说维扬第一州。 银烛夜攒喧凤吹,金鞍晓织卫龙舟。 绿芜城上军声合,红药阶前客泪收。 云散月明天在水,误疑身世落瀛洲。 |
作品赏析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城市——江都(即扬州)的夜景,展现了其繁华壮丽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赏析:
首联“江都王气逐浮沤,旧说维扬第一州。”开篇点题,描绘了江都的王气磅礴,古称维扬第一州,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
颔联“银烛夜攒喧凤吹,金鞍晓织卫龙舟。”此处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江都夜晚的繁华景象,银烛璀璨,笙歌喧天,金鞍交织,卫护着豪华的龙舟。
颈联“绿芜城上军声合,红药阶前客泪收。”这一联承上启下,军声隆隆,使得城市上空的芜草都显得绿色黯然,而红色的芍药花阶前,客人收起泪水,渲染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尾联“云散月明天在水,误疑身世落瀛洲。”最后以景结情,描绘了云散月明,天空清澈如水,使人误以为自己身处仙境般的瀛洲。这既展示了江都月色之美,又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都夜景的描绘,展示了城市的繁华壮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慨。
|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汪元量的《扬州》一诗,创作背景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的金国南侵事件密切相关。当时,金国君主完颜亮率领大军进攻南宋,扬州作为南宋的重要前线防守城市,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战场。不久,金军成功攻破扬州,进行了大肆劫掠和烧杀,全城遭受了极大破坏。
在战争过去十五年后,词人汪元量路过扬州,目睹了这座城市依然萧条、破败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他通过这首《扬州》诗,表达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当时山河破碎、国家衰亡的哀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
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
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