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应制》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 镐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 一曲升平人尽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
作品赏析
[注释](1)仙台:宫殿的楼台。(2)宝扇:皇帝御座两边的宫扇。(3)双凤:皇帝御驾前面有一双凤凰的扇牌。(4)鳌:传说中的大海龟,能驮起大山。此处喻指百官朝贺。(5)周宴:周武王在镐京大宴群臣事。借指当今皇上在元宵之夜宴请群臣。(6)汾水秋风:汉武帝巡游山西,在汾水大宴宾客,作《秋风辞》。借指君臣在宴会上赋诗的盛况。
[译文]白雪消融,皎洁的月光照射在皇帝的楼台上,万枝蜡烛当楼点燃,皇帝御座两边的宫扇分开,如双凤护驾;皇上的车驾光临,像六鳌驮山,群臣齐来朝贺。如周武王镐京大宴宾客,群臣享受皇恩;像汉武帝汾水作《秋风辞》,群臣赋诗愧不如汉代俊才。一曲升平的乐曲使人畅快,再次举杯向君王敬贺。
|
创作背景
《上元应制》是宋朝诗人王珪所作的一首诗,描写了当时上元节(即元宵节)宫廷中的盛况。其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宫廷文化、节日庆典以及诗人的仕途经历等密切相关。
首先,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宫廷文化尤为盛行。上元节作为当时的重大节日,宫廷中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如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等。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其次,王珪作为宋朝的官员,曾经担任过高官,参与过宫廷的上元节庆祝活动。他亲身感受到了宫廷的繁华与热闹,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此外,诗歌也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王珪通过《上元应制》一诗,展现了宫廷上元节的盛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繁荣、国家昌盛的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上元应制》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宫廷文化、上元节庆祝活动以及诗人王珪的仕途经历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
大君忘自(一作物)我。
应(一作膺)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