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颜》
唤做农夫却逢掖,道是禅和又幅巾。 灞陵雪中耸肩客,天津桥上皱眉人。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同时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唤做农夫却逢掖”,通过“农夫”和“逢掖”的对比,描绘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装扮。“逢掖”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礼服,这里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并非真正的农夫,而是有着一定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人。
次句“道是禅和又幅巾”,进一步描述了主人公的外貌和装扮。“禅和”指的是僧人,而“幅巾”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头巾。这句诗表明了主人公既有僧人的气质,又有文人的风度。
第三句“灞陵雪中耸肩客”,通过引入“灞陵”和“雪中”的意象,描绘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情境。“耸肩客”则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在寒冷的环境中的身姿和神态。
最后一句“天津桥上皱眉人”,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感。“天津桥”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皱眉人”则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忧虑或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意象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味和意境。
|
创作背景
《记颜》是宋代的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刘克庄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南宋后期,政治腐败,国势衰微,统治者以牺牲国家的利益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种局面让许多诗人和士人感到悲愤和无奈。刘克庄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对此深感痛心。
同时,刘克庄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对他创作这首诗产生了影响。据你提到的参考文章,这首诗是在他被贬出京城,前往广东担任一个小官时所写,他的好友王迈为他送行,并为之鸣不平。这种遭遇让他对人生的艰辛和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综上所述,《记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包括了南宋后期政治黑暗、国家衰亡的社会背景,也包括了刘克庄个人被贬谪、生活坎坷的经历。
相关诗词
-
谤之则丧家狗,誉之则人中龙。
华发去周柱下,深衣立鲁门东。
-
坐客惊问谁子,小孙道是吾翁。
文章呼延太尉,须眉张镐相公。
-
无空函达元子,有报书绝山公。
非牛溪负苓者,即鹿门采药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