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

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
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和隐居山中的僧人生活。 首句“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中景色的特点。这里的“一”和“二”是对数量的一种象征性的描述,用来表示稀少或单一的事物。“嗅著直是无香气”一句则表现了山中的环境没有世俗的繁华,空气中只有清新的自然气息,而没有任何世俗的繁华或香味。这句诗一方面展示了山中环境的纯真无邪,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对自然美的欣赏。 接下来的“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两句诗,则是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深入描绘。诗人通过“识得山僧榔栗条”这一表述,表达了对山僧生活的了解和欣赏。而“莫向南山寻鳖鼻”一句则暗示了山中的隐居生活是真正的隐居,不同于世俗的追求和欲望。这里的“鳖鼻”可能是指山中的某个地方,但更多的是一个象征,代表了真正的隐居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山僧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欣赏和向往。诗中的语言富有哲理,使人深思。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偈》是宋朝诗人释宝觉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的教义和思想有关。释宝觉是一位佛教禅师,他的诗歌多数表达了佛教的哲理和修行体验。这首《偈》也不例外,它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修行的要领。 在佛教中,“偈”是一种用于颂扬或修行的诗歌形式,通常富有哲理和启示。释宝觉的《偈》可能是在特定的修行场合或教导弟子时所作,旨在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佛教的教义和禅修的体验。 综上所述,释宝觉的《偈》的创作背景与佛教的教义和思想有关,是他在修行和教导弟子的过程中所作的一种诗歌表达。
诗词关键字: 香气 南山
相关诗词
  • 1
    [宋]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
    却怕灵均独醒。
  • 2
    [宋]
    阴极而阳生,力穷而位转。
    苍龙退骨而骧,玄豹披雾而变。
    要将三世佛髑髅,穿作数珠子一穿。
    莫道明头暗头,真个日面月面。
    直饶你斗满秤平,也输我卖贵买贱。
    槃里明珠,不拨自转。
  • 3
    [宋]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
    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释宝觉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