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晦庵斋居闻磬韵》

纤月照幽林,秋气一何爽。
散步豁烦襟,旷然息群想。
忽闻玉磬里,冷冷送清响。
顿令尘虑空,颇觉道心长。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夜月下散步时所写,通过对秋夜月下幽林、皓月、玉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秋夜月下散步时的愉悦心情。 首句“纤月照幽林,秋气一何爽”,描绘了秋夜月下幽静的树林和清爽的秋气。纤月,指弯弯的月亮,给人以柔和的感觉。幽林,则突显了树林的静谧和神秘。这两句诗通过月亮和树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散步豁烦襟,旷然息群想”,表达了作者在秋夜月下散步时的愉悦心情。豁,意为开阔、舒畅。烦襟,指烦躁的心情。旷然,则表达了开阔、空旷的感觉。这两句诗表明作者在秋夜月下散步时,烦躁的心情得到了缓解,空旷的感觉让所有的杂念都消失了。 接下来,“忽闻玉磬里,冷冷送清响”一句,描绘了玉磬的声音在秋夜月下响起,清脆的声音传出,令人感到清爽和宁静。玉磬,是一种玉石制成的磬乐器,声音清脆悠扬。这一句诗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通过玉磬的声音和月光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最后,“顿令尘虑空,颇觉道心长”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听到玉磬的声音后,尘世的烦恼顿时消散,而道心则得到了增长。这一句诗将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前面的景物描绘紧密结合,表达了作者在秋夜月下散步时的内心感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月下幽林、皓月、玉磬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在秋夜月下散步时的愉悦心情和内心的变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和晦庵斋居闻磬韵》是宋代诗人郑可学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字晦庵)有关。朱熹在宋代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倡导“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郑可学与朱熹同为儒家学者,对朱熹的学问和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在这首诗中,郑可学通过听闻斋居中的磬声,引发了对修行、悟道等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儒家学说的崇敬和追求。诗中的“斋居”指的是修行者的居所,“磬”则是一种用于修行的打击乐器,其清脆的声响具有帮助修行者入定和醒悟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儒家学派的思想、修行者的生活以及郑可学与朱熹的学术交流等背景。
诗词关键字: 幽林 散步
相关诗词
  • 1
    [唐]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 2
    [唐]
    炎历事边陲,昆明始凿池。
    豫游光后圣,征战罢前规。
    霁色清珍宇,年芳入锦陂。
    御杯兰荐叶,仙仗柳交枝。
    二石分河泻,双珠代月移。
    微臣比翔泳,恩广自无涯。
  • 3
    [唐]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
    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
    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
    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郑可学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