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抱负的诗,诗人在南浦亭边与人话别,然后乘舟东下,向着浙江湄前进。他遍览了越国千年的历史,将其吟咏成钱塘百咏诗。诗人对于历史的深沉感慨与对于现实的无奈不满,都体现在这首诗中。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深热爱和对于现实的痛苦不满。他通过咏史,表达了对于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通过批评现实中的不公和不义,表达了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比如,“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这句诗,就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恶势力的痛恨和无奈。而“泪洒西风两鬓丝”这句诗,则运用了隐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因为现实的无奈和悲愤,而流下的泪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厚谊、充满抱负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深感慨和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读李鹤田钱塘百咏》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变迁及作者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汴京沦陷,宋朝皇室被迫南逃。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汪元量作为南宋遗民,亲身经历了这一时代的动荡,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此为背景,抒发爱国情怀和对故国的思念。《读李鹤田钱塘百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这首诗中,汪元量通过赞颂李鹤田的诗作,表达了对故国乡土的眷恋和对金兵入侵的悲愤之情。
诗词关键字: 话别 两鬓 扁舟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