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梁大学同袍旧,晚识郎君亦隽才。 柳永词堪腔里唱,刘叉诗自胆中来。 老夫一榻何曾下,吾子扁舟作麽回。 见说桐城方调卒,未应能筑礼贤台。 |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深厚的友情和才华横溢的感觉。诗人通过赞美对方的才华和胆识,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欣赏。同时,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诗人也展示了一种不羁、自由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对每一句的具体赏析: 1. “二梁大学同袍旧,晚识郎君亦隽才。”诗人开篇就提到了与友人的深厚渊源,他们是大学同窗,虽然相识较晚,但友人的才华却让他印象深刻。 2. “柳永词堪腔里唱,刘叉诗自胆中来。”这两句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用柳永来比喻友人的词才横溢。而刘叉则是一位唐代诗人,以豪放胆魄著称,诗人用刘叉来比喻友人的诗才横溢和胆识过人。 3. “老夫一榻何曾下,吾子扁舟作麽回。”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常年卧榻不起,而友人则常常乘扁舟出游。这种对比展示了两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自由不羁生活的羡慕。 4. “见说桐城方调卒,未应能筑礼贤台。”最后两句提到了桐城的一个事件,据说当地正在调整官员,可能无法建造礼贤台。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前程的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关注时事,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