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放》
天子出猎山之东,臂鹰健卒豪且雄。 我欲从之出云中,坐看万马如游龙。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生动描绘天子出猎场景的诗歌,展现出一种雄壮豪放的气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天子出猎山之东”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天子在山之东进行狩猎,场面宏大,气势非凡。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这个壮观的场景。
次句“臂鹰健卒豪且雄”进一步描绘了狩猎队伍的壮观。臂鹰是狩猎的一种常见方式,而健卒则表现出了狩猎队伍的精悍勇猛。豪且雄二字更是生动地描绘出了整个队伍雄壮的气势。
第三句“我欲从之出云中”则表现了诗人自身的向往和热情。诗人希望能跟随着天子的狩猎队伍,一同驰骋在广阔的原野上,体验那种豪放、自由的感觉。
最后一句“坐看万马如游龙”则是全诗的高潮,形象地描绘了万马奔腾的场景。诗人用“游龙”比喻马群,生动地表现出了马群奔腾的动感和气势,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冲击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天子出猎的壮观场景,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诗人通过描绘马群奔腾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奔放的生活的向往,使整首诗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
创作背景
《山东飞放》是宋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天子出猎的场景,展现出豪壮、雄浑的气势。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这首诗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朝虽然以文人治国,但亦有尚武之风,贵族阶级常常举行狩猎活动。汪元量作为宫廷琴师,有可能亲身经历了这样的狩猎活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其次,汪元量在诗中表达了对英勇健壮的猎手和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的赞美,这可能反映了他对英勇善战、威武豪迈的武将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强大、民族团结的向往。
最后,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看,汪元量可能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可能通过对天子出猎的描绘,寓言了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切。
综上所述,《山东飞放》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社会环境、作者个人情感和诗歌艺术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林,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叹常山宝,沉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