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
围猎看人放海青,黑山峡口路交横。 飞鸿雨湿云天远,去马风寒雪塞平。 归客北边关柝击,过军西畔寨灯明。 巍巍殿帐氈房暖,衣铁冷深更鼓鸣。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围猎归来的壮丽画面,营造了一种苍茫、雄浑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围猎看人放海青,黑山峡口路交横”描绘了围猎的场景,以及放飞的海青和纵横交错的路口,为读者展现了壮阔的背景。
颔联“飞鸿雨湿云天远,去马风寒雪塞平”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景象,飞鸿穿越雨湿的云层,远去的马匹在风寒雪塞中前行,这一联充满了诗意和画面的动感。
颈联“归客北边关柝击,过军西畔寨灯明”描绘了归来的客人和军队的营寨,以北边的关隘和击打的更柝,以及西畔寨落的灯火明亮,展现了人间的烟火气息和壮丽的边防景色。
尾联“巍巍殿帐氈房暖,衣铁冷深更鼓鸣”最后以殿帐和毡房的巍峨与温暖结束,同时提及衣着铁甲的冷感和深夜的更鼓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体现了边疆的艰苦,又展示了生活的温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围猎为背景,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阴山观看打猎的场景,展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狩猎活动的生动画面。
对于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地理环境:阴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大山,地处荒凉,草原茂盛,是狩猎的好地方。诗人可能是在游览阴山时,目睹了狩猎的场景,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狩猎成为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一种娱乐方式。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贵族生活。
3. 个人经历:汪元量本人可能有一定的狩猎经历或者对狩猎活动感兴趣,因此能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总之,《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的创作背景与阴山的地理环境、当时的社会风俗以及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
相关诗词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