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森画戟惟清啸,因讨红巾有雪髯。 孟子曾称伯夷隘,汉人亦议弱翁严。 交游皆叹遗公误,仇怨犹言太守廉。 可惜遒人官久废,此诗湮郁在闾阎。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廉、严肃、有原则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联“虽森画戟惟清啸,因讨红巾有雪髯。”描绘了这位人物的威严和英勇。虽然他手持森严的画戟,但他的啸声却清脆悠扬,表现出他的清廉和高尚品质。同时,他因为讨伐红巾军而留下了雪白的胡须,进一步突出了他的英勇和忠诚。 颔联“孟子曾称伯夷隘,汉人亦议弱翁严。”引用了孟子和汉人对伯夷和弱翁的评价,突出了这位人物的严肃和刚毅。伯夷因为不愿意效忠暴君而被孟子称赞为“隘”,而弱翁则因为严格执法而被汉人议论。这位人物也同样表现出了这种严肃和刚毅的品质。 颈联“交游皆叹遗公误,仇怨犹言太守廉。”描绘了这位人物在交际和执法方面的表现。他的朋友们都为他因为坚守原则而得罪权贵感到惋惜,而他的仇敌也无法否认他的清廉和正直。 尾联“可惜遒人官久废,此诗湮郁在闾阎。”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人物不被重用和诗歌被埋没的惋惜之情。这样一位高尚的人物却因为官场腐败而被废弃,而他的诗歌也被埋没在民间,实在让人感到可惜。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其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有原则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暗示和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