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五言十首》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拜访诗人的庐舍,自称师承陆朱,但却自叹不如北山愚公。诗人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陆朱学说的尊崇,同时也展示了北山愚公坚韧不拔、勤劳肯干的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崇敬勤劳、崇尚实践的精神感受。
首句“客有过吾庐”交代了客人的到访,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对话。次句“自言师陆朱”则表达了客人对陆朱学说的尊崇和自豪之情。陆朱即陆九渊和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们的学说注重实践、强调心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着,诗人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东海若和北山愚的评价。“故应东海若,不及北山愚。”东海若是古代传说中的海神,虽然神通广大,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作为。而北山愚公则是古代著名的勤劳肯干的人物,他虽然年老体弱,但是却坚定不移地挖山运土,最终感动了上帝,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因此,客人认为东海若虽然名声响亮,但是却不如北山愚公的实际行动更有价值。
整首诗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于勤劳肯干的崇敬和实践精神的崇尚。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学说和理论的理性思考和评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启迪和思考的感觉。
|
创作背景
《杂记五言十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势衰微,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在《杂记五言十首》中有所体现。
2. 个人经历: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言获罪,遭到贬谪。他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也可能在《杂记五言十首》中有所反映。
综上所述,刘克庄的《杂记五言十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个人的经历、思想感情有关。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