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述》
东来温诏枉丁宁,隆少忠谋肯汝聆。 不待宾胪延马援,始知西帝偶人形。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很有深意的诗,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赞扬与批评。首句“东来温诏枉丁宁”,温诏指温和的诏书,丁宁即叮咛,这句话表达了皇帝对臣子的殷切叮咛和期盼。次句“隆少忠谋肯汝聆”,隆少即隆重的少年,忠谋指忠诚的谋划,肯汝聆即愿意听取,整句话赞美了少年人的忠诚与智谋,并表达了愿意倾听他的意见。
第三句“不待宾胪延马援”,宾胪指传令官,延即邀请,马援是东汉著名的将领,这句话用典,表达了不等待传令官邀请,就主动请缨出战的决心和勇气。最后一句“始知西帝偶人形”,西帝指西方的帝王,偶人形即把人当作偶人(傀儡),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不珍惜人才,只把人当作工具的行为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用典和隐喻,表达了对于忠诚、智谋和勇气等品质的赞扬,同时也对于不珍惜人才、只把人当作工具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寓意深远。
|
创作背景
陈造的《公孙述》是一首咏史诗,其创作背景与历史上的人物公孙述有关。公孙述是东汉初期的一个割据势力的首领,他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在蜀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号称“白帝”。陈造在诗中通过对公孙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评价。
具体来说,陈造在诗中提到公孙述拒绝了东汉朝廷的招安,表现出他的忠诚和智谋。同时,陈造也通过对公孙述的形象描绘,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反思。
因此,可以说陈造的《公孙述》是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和思考。
相关诗词
-
昔在绵处,有人公孙。
登政抚辰,节用良勤。
所畜既之,所行宜远。
载其华樽,从此箫管。
-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