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澄公》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战乱时期人们的无奈与随缘自适的态度。作者通过淡然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在乱世中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高尚品格。
首句“值乱行何适”中,“值乱”二字点明了时代背景,即战乱时期。而“行何适”则表达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身不由己,无法自主选择命运的无奈之感。
次句“随缘住亦安”则展现了一种随缘自适的态度。作者认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随遇而安是最好的选择,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末两句“能将石虎辈,只作海鸥看”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品格。“石虎辈”指的是世俗中的权势者,而“海鸥”则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作者将权势者视为过眼云烟,只求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随缘自适、超脱世俗纷争的高尚品格,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澄公》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被收入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是《杂咏一百首》系列里的一首。这个系列主要是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赞美或者批评,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具体到《杂咏一百首·澄公》这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唐代高僧澄观有关。澄观,华严宗四祖,因住持东都(今河南洛阳)大遍空寺,又称遍空大师。他精通华严经,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
刘克庄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是对澄观的学识和高尚品格深感敬仰,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澄观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澄观的生活和事迹,也表达了刘克庄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询问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