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竹米行》

竹君亢宗擅楚墟,一一修耸山泽臞。
风流秀整与世殊,楚俗食息皆尔须。
薪之篱之且蘧篨,笲筥箱篚{上竹下觚}篮笯。
沟瓦厥祖羹其雏,随索斯获掇诸涂。
今岁麦秋旱岁馀,得麦仅足偿官租。
竹君悯农如士夫,著花结实千林俱。
密砌玉粒缀旒珠,株株撷取虽锱铢。
弥顷亘亩无闲株,硙磨蒸炊胜雕胡。
邻里乞索水火如,坐令颦蹙兴歌呼。
野叟好吉能分吾,香清而洌甘而腴。
此君行能不一书,此惠及物旋就枯。
摩顶放踵忘其躯,所学无乃墨者徒。
老子苟禄天之隅,袖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以竹为主题的诗歌,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竹子高尚品质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诗歌开头几句描绘了竹子的高大挺拔,修长秀丽,与世俗不同,为楚地的风俗和人民生活所必需。接着描述了竹子的多种用途,可以作为篱笆、篮子、篓子等器具,还可以作为食品羹汤的材料。然后诗歌转向现实,描述了今年麦秋旱灾,农民收成不好,而竹子却开花结实,为农民带来了希望。 接下来,诗歌赞美了竹子的惠民之举,不仅让人们摘取它的果实充饥,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让人们度过困难时期。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分享竹子的美食,让人们忘记了困苦,兴高采烈。野叟分享竹子的美食,香味清洌,甘甜可口。 最后,诗歌感叹竹子的行能和惠及万物的精神,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恩惠,而且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无私奉献。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钦佩和赞美之情,认为竹子不仅具有高尚的品质,而且还是造福人民的宝物。 整首诗歌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竹子高尚品质的钦佩和赞美之情,也呼吁人们学习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造福人民。
创作背景
陈造的《竹米行》是一首描述竹米生长、制作和食用的诗歌。竹米是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谷物,形似稻米,故称为竹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景象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在宋代,竹子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竹米也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色食品。陈造可能是在观察到了竹米的生长过程,了解了当地人的制作和食用方式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 此外,诗歌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 综上所述,陈造的《竹米行》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环境、自然景象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
诗词关键字: 颦蹙 秋旱 锱铢
相关诗词
  • 1
    [宋]
    山花弄春妍,紫雾巧映带。
    凝羞香乍吐,颦蹙有余态。
    芍药畏阳艳,愁红争敛黛。
    幽姿小嫣然,已复倾下蔡。
  • 2
    [宋]
    山乡山多田种稀,年丰健妇犹啼饥。
    今年禾黍秋旱死,不有下涧民枯鱼。
    颇闻水乡诸郡熟,一饱可令余郡足。
    江船下米无头由,商人嗷嗷坐穷蹙。
    长年抱膝指屡弹,时节自好官司难。
    古来邻国忍为壑,何乃境内成触蛮。
    我闻斯言真的当,无人为彻九天上。
    禁江徒尔厄吾民,海舶有时关节放。
  • 3
    [宋]
    岷峨之秀如云起,前有三苏后三李。
    三苏专以节行闻,三李相承最工史。
    两家百年成美谈,盛事胡不云东南。
    春风楼前拥三山,秀出君家父子三。
    玉佩琼琚词大放,宏博取科迹相望。
    縯纶妙体王者言,下笔仍裁舍人样。
    君於兄弟尤白眉,天质宽厚心平夷。
    如舟万斛方整棹,驾扬稳听天风吹。
    道山蓬莱陈几席,自当席草宫门北。
    玉堂深处觉天低,金锁开时分夜直。
    人生穷达惟两途,富贵外物如锱铢。
    生朝相祝何所如,导引愿与栾城俱,名节要当参和苏。
    凛然天然相终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