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还赵靖轩吟卷》

借得君诗在案头,篝灯夜夜看银钩。
苦吟暗数秋更尽,何处笛声人倚楼。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富有情感和韵味的诗歌,以下是我对它的赏析: 首句“借得君诗在案头”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诗歌的珍视,将其借来置于案头,便于时时品读。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展示了他对诗歌的热爱。 次句“篝灯夜夜看银钩”描绘了诗人夜夜点灯,专注研读友人的诗歌。篝灯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勤奋刻苦,又渲染了一种温馨雅致的气氛。“银钩”字样,使人想象到灯光下的诗意画卷,颇具美感。 第三句“苦吟暗数秋更尽”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投入诗歌创作的深度。“苦吟”表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刻苦努力和专注投入,“暗数秋更尽”则表达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沉浸于诗歌创作中许久。 最后一句“何处笛声人倚楼”以问句作结,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笛声悠扬,人倚楼头,形象生动,含蓄蕴藉,既进一步渲染了诗境,又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诗人品读友人诗歌的情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身的勤奋和专注。诗歌的语言流畅自然,意象生动,韵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还赵靖轩吟卷》是宋朝诗人胡仲参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诗人与友人赵靖轩之间的交往和诗词交流。胡仲参和赵靖轩可能是诗友,他们相互之间有诗词的唱和,而这首诗就是胡仲参在归还赵靖轩的诗卷时所作。 在诗歌中,胡仲参可能表达了对赵靖轩诗才的赞美,对诗词交流的珍视,以及对友情和知己之情的感慨。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来表达,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因史料遗失等原因已不可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向专业人士请教,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在案 笛声
相关诗词
  • 1
    [唐]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
    九征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
    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
    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
    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 2
    [唐]
    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
    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
    出自为汉将,正值戎未和。
    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
    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跎。
    归来霸陵下,故旧无相过。
    雄剑委尘匣,空门唯雀罗。
    玉簪还赵女,宝瑟付齐娥。
    昔日不为乐,时哉今奈何。
  • 3
    [宋]
    已矣知无憾,贤愚共此途。
    白驹驰白日,黄发掩黄垆。
    和氏终还赵,干将不葬吴。
    驽疴如可强,犹拟奠生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