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庾楼》

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
陵夷莫挽回,后世犹受污。
庾非适用才,夷甫真其徒。
楼以庾得名,而庾愎且迂。
面势瞰空阔,檐楹焕丹朱。
遐想如不及,效尤无乃惠。
风流与经济,本自眠玉珠。
空谭养虚誉,胎祸取炭涂。
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
举扇障蜚尘,王叟宁厚诬。
狥名不既实,扁榜谁权舆。
得兴偕下僚,小节安足模。
捍患识黄楼,仰高题景疎。
于是复间然,吾言乃迂儒。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以及对虚名与实质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歌开篇提到“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讲述了晋朝的兴起并非由于德行,而是因为崇尚清谈虚无。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实的深刻洞察。 2. “陵夷莫挽回,后世犹受污。”诗人对历史的衰败感到无奈,同时也对后世受到的影响感到悲哀。 3. 在“庾非适用才,夷甫真其徒。”中,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庾亮和夷甫的看法,认为他们虽然有名,但并非实用之才。 4. “楼以庾得名,而庾愎且迂。”一句,诗人以楼名与庾亮的联系,进一步揭示了虚名与实质之间的反差。 5. “遐想如不及,效尤无乃惠。”表达了诗人对于盲目仿效、不求实际的行为的批评。 6. 在“风流与经济,本自眠玉珠。”中,诗人认为风流与经济本是相辅相成的,不应偏废。 7. “空谭养虚誉,胎祸取炭涂。”一句,诗人警告人们空谈会带来虚誉,但也会孕育祸患。 8. “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诗人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历史的惨痛教训。 9.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誉与实质的看法,认为追求名誉而不注重实质是不可取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为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虚名与实质、风流与经济的深入思考。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陈造的《庾楼》创作背景与登楼览景有关**。他在登上庾楼时,被眼前的秋景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富有哲理性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他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悲伤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以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权舆 效尤 小节
相关诗词
  • 1
    [宋]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 2
    [宋]
    大江雪月灿,维舟略无惮。
    天地开画图,付与快士看。
    几声塞北鸿,千里江南岸。
    篷窗引醉吟,搔首待平旦。
  • 3
    [宋]
    光拂星榆,轮高金掌,暮烟飘尽澄空。
    素娥幽恨,霜艳洗铅红。
    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
    知多少,天高露冷,争占九秋风。
    歌钟。
    邀胜侣,园攀琼树,帘卷珠宫。
    算庾楼吟赏,今古应同。
    多谢秦娥绝唱,声声为、飘入云中。
    留仙住,莫教清影,容易转梧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