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吊大林寺》

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敬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描绘了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攀登上了群峰之巅,俯瞰下去,地面显得平坦,视野开阔无垠。天空低垂,云儿逼近,近日来多云而阴沉。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给人一种天地苍茫,人在其中的感受。 颔联“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二林。”诗人以历史和地理的角度,描述了古来南北相通的两条小径,以及东西两侧繁茂的森林。这一联将读者的视野拉宽,引入了历史的深度,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繁茂。 颈联“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他提到了虞世南的碑文已经消失,但白居易的序文值得推敲寻找。这一联通过历史的痕迹,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与追寻。 尾联“匡庐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诗人以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匡庐山水的赞美。他将匡庐称为“第一金仙境”,表达了对其美景的无比敬仰。然而,他又用“忍使如今遂陆沉”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可能消失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厚重文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忆。
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吊大林寺》的创作背景与他在宋乾道三年(1167年)游览庐山有关。在这次游览中,他冒雪参观了庐山的许多景点,并于10月8日从佛手岩(仙人洞)来到大林寺。他注意到大林寺地处山顶,反而显得平坦。这时,他想到了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中“冬夏之交(节气)”的诗句,感叹大林寺的高度可想而知。然而,当他回首看向大林寺时,发现寺庙荒凉破败,曾被野火烧毁,只留下了地基。寺庙的额匾被迁走,放在了一个坟庵里,只有一个僧人看守。当地的农夫对大林寺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一景象令周必大感到十分悲哀,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吊大林寺》,以表达对寺庙荒凉破败的哀叹。
诗词关键字: 泯没 低云 陆沉
相关诗词
  • 1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2
    [清]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 3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