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吊大林寺》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意思:虞世南碑从淹没,白居易序合推不久。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吊大林寺》

全文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吊大林寺》的创作背景与他在宋乾道三年(1167年)游览庐山有关。在这次游览中,他冒雪参观了庐山的许多景点,并于10月8日从佛手岩(仙人洞)来到大林寺。他注意到大林寺地处山顶,反而显得平坦。这时,他想到了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中“冬夏之交(节气)”的诗句,感叹大林寺的高度可想而知。然而,当他回首看向大林寺时,发现寺庙荒凉破败,曾被野火烧毁,只留下了地基。寺庙的额匾被迁走,放在了一个坟庵里,只有一个僧人看守。当地的农夫对大林寺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一景象令周必大感到十分悲哀,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吊大林寺》,以表达对寺庙荒凉破败的哀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作者介绍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b02c(今陕西渭南)。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作有重要诗论《与元九书》及体现其诗论主张的政治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世人传诵。有《白氏长庆集》。

    读音:b

  • 泯没

    读音:mǐn mò

    繁体字:泯沒

    英语:vanish; sink into oblivion; become lost

    意思:(泯没,泯没)

     1.消失。
      ▶宋·俞文豹《吹剑

  • 南碑

    读音:nán bēi

    繁体字:南碑

    意思:统称吴、晋、宋、齐、梁、陈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于北碑。但流传甚少。
      ▶宋·曹士冕《法帖谱系•刘丞相私第帖》:“后复见一本于姑苏,与九江所见本同,纸墨皆与南碑不类。而庆

  • 居易

    读音:jū yì

    繁体字:居易

    意思:
     1.犹平安,平易。
      ▶《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郑玄注:“易,犹平安也。”
      ▶《晋书•刘颂传》:“今人主能恆居易执要以

  • 推寻

    读音:tuī xún

    繁体字:推尋

    英语:examine

    意思:(推寻,推寻)
    推求寻索。
      ▶汉·蔡邕《文恭侯胡公碑》:“率慕《黄鸟》之哀,推寻《雅》意,彷徨旧之。”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