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两生》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格独立和自由的追求,同时蕴含了对社会规范及体制束缚的反思。整首诗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深思和哲理。
“尚恐公污我,何妨史失名。”这两句展现出诗人对个体精神的捍卫,表达了宁愿在历史上失去名姓,也不愿被公共的观念或者体制所玷污或束缚。这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自由精神。
“深衣与短制,同召不同行。”这两句诗人通过物象的比喻,深衣和短制虽然都被召唤,但却不能同行,揭示了内在与外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个体在面对社会规范压力时,仍坚持自我、追求自由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凝练,含义深远,通过对自我与社会、自由与规范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探讨,展示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坚定的个人信仰。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两生》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以历史上的两位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人物的评价和情感。
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抱歉暂时无法提供。但是,可以了解到刘克庄是宋朝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的诗歌作品常常以历史、人物、社会现象等为题材,通过借古讽今、抒发情感等方式,表达了对时事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可以推测《杂咏一百首·两生》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评价有关。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